二手滾輪架:教育,要向山而行
2023/6/19 7:31:35??????點擊:
二手滾輪架
焦憬 | 教育,要向山而行
以“成就每個人的發展”回答教育中世紀的考卷
教育如登山。每一次攀爬,都是從物質世界到精神世界的穿越,是對生命和心靈的洗禮;每一次翻越,都是磨礪、蛻變、征服、重塑。向前攀登一步,距目標就更近一步。
一、仰望山:厘定目標感
目標是取得成功的前提,讓正確的執行更有意義。我曾經歷6所不同的學校,每次都像攀登一座“未知峰”。
2018年春天,我來到鄭州市金水區緯五路第二小學,一所始建于1954年的老牌名校,它有著一片薔薇花海和一棵與學校同歲的皂莢樹。近70年的歷史積淀賦予它濃郁的辦學特色,學校教師團隊優秀,生源優勢凸顯,同時,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期待值很高。但存在著師資年齡結構偏大、職稱比例飽和、職業倦怠亟需突破的不足。如何突破學校發展瓶頸?如何將師生緊密凝聚?我要帶著學校走向哪里?怎樣點燃師生內心的活力?接過引領學校發展的接力棒,再次站在山腳下,我重新思考,規劃“登山”之道。
要想真正了解師生們的需求,確定學校持續發展的目標,第一件事就是深入溝通。學校每個角落都是我與師生偶遇的“地點”。老教師侃侃而談成為骨干教師的素養標準,年輕教師憧憬心中“好教師”的樣子……不一樣的年齡階段和教學境界,卻有著相同的成長迫切性。我要做的,就是確定目標,給予平臺,成就每個人的發展!
成就每個人的發展,清晰的目標躍然而出。
成就每個人的發展,是什么樣子?資深老師沒有職業倦怠感,朝氣蓬勃,青年教師擁有清晰的目標,上進心強、學生喜歡上學、家長信任學校,每個人在校園里都有安全感、歸屬感、認同感。
心之所向,唯吾愛之。緯五二,唯吾愛,應運而生!簡單的六個字,朗朗上口,卻融入血液。它是我們的情感歸屬、精神動力。有了雙向奔赴的愿景,緯五二才能真正成為師生心之所向的唯吾愛。
學校又將如何越過一座座層巒疊嶂的高山,抵達教育山巔呢?
二、攀登山:描繪山川圖
清晰的目標是行動的前提,目標可執行、可實現才有意義。
怎樣找到實現目標的著力點,描繪我們的山川圖?最好的風景在腳下,走哪條路,怎么走,會帶來不同的成長與體驗。我們可以選擇走中規中矩的步道,可以抄羊腸小道,也可以獨辟蹊徑,找準著力點,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路徑。
當學校辦學目標清晰可見,我們從學校發展的真實問題出發,以研究師生家長真實需求為突破口,歷經5年轉型發展的探索實踐,回應師生家長真實需求。歷經5年的探索實踐,讓管理變得更柔軟,老師找到生長點,學生找到發展點,家長找到配合點,學校自上而下加速運轉,構建出專屬唯吾愛的教育登頂模式,描繪出屬于我們的“教育山川圖”。
(一)管理變“柔軟”
柔軟的管理,讓冰冷的制度更有溫度,更有人情味,使團隊每個人不斷向好、不斷超越、激發正能量。
首先,溫度管理。每個學校的管理都需要制度做保障,它是學校依法辦學的外顯基石,有邊界的束縛。但常規之外的溫度管理讓我們的常規制度落地更有彈性,讓師生在校園里感受到溫暖。除了對老師的工作提供服務與幫助外,我們更加重視廣大師生生活興趣引導和情感需求回應。線上課堂專屬定制運動直播間、愛在“食”尚烹飪大課堂,見屏如面,云享快樂;每月4次“溫暖假”,接送孩子“親子假”,上下班“彈性假”,讓老師在工作狀態中平衡家庭和生活;閱讀沙龍“共享書屋”,課后服務“溫暖晚餐”,周末教師俱樂部,備受期待的節日創新策劃,專屬定制生日祝福等。所有的柔軟著力點都是對師生的愛與尊重,我們的老師和孩子每一天對回歸校園都充滿期待。
其次,雙向奔赴的愛。我們的教師崗位雙向選擇就是雙向奔赴的有力證明。臨近期末,學校都會常規安排下一學期的任教情況,一般都由校長和班子研究協商。慣性使然,很少傾聽老師自己的聲音。其實,成就每個人的發展,就是給每位老師一個自己覺得適合的崗位,讓他們在教育生活中找到自我發展成長點,把專業的人放到專業的位置,基于興趣和熱愛出發,自主選擇崗位。我們的崗位雙向選擇分三步進行:一是每位老師對下學期想教的年級、學科按自我優勢進行申請;二是教研組長、課程中心協調考評;三是確定崗位,進行公示。每位老師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崗位任教,感受到學校的愛和尊重。這個方案有哪些創新和彈性呢?來自三個“支持”:一是老師想教什么學科,什么年級,跟誰搭團隊,學校都支持;二是老師進行崗位選擇需要任何服務與協調,學校都支持;三是老師到崗后需要個人素養和專項提升,學校都支持。
在逐步推行過程中,我們收獲了兩“顆心”:一是歡喜之心。自主選擇讓老師更加明確了工作目標與意義,選我所愛,愛我所選;二是感恩之心。放權賦能給予老師主人翁的尊重,讓他們的工作狀態從被動到主動,并投入更多情感于其中,更加珍惜崗位。在實行教師崗位雙向選擇的5年實踐探索中,我們涌現出一大批自激勵、自成長的老師。因為歸屬感,老師們愿意在自己最擅長最熱愛的崗位中發光發熱,跟著團隊一起奔跑。
我們探索實施的“四大中心”建設,包括暖房子閱讀中心、暖記憶課程中心、暖未來人工智能中心、暖印象新聞中心,讓行政管理向學術引領轉型,給予一線老師無限可能。在學校集團管理圖譜架構中,三大行政部門服務四大中心有效運轉,四大中心為行政管理提供實踐范本與數據支撐,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于家校的發展,共同支撐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落地。
再有,一個人到一群人。有了溫度管理和雙向奔赴的愛做底,唯吾愛實現了從一個人到一群人的躍遷。在唯吾愛,以一線教師身份,多崗位歷練,借助團隊力量,發揮個人特長,實現從一個角色向多個角色的完美轉變的例子屢見不鮮。張玉,新聞中心融媒體美編、體育老師,同時還是啦啦操專業教練、插畫師、攝影師、視頻剪輯師、無人機飛手、海報創意設計師、圖文編輯小能手。張亞龍,新聞中心攝影師、信息技術老師,魏思雨,新聞中心文案策劃、英語老師……他們都有效地驗證了行政管理向學術引領的轉型。薛靜老師,五年級語文教研組長,以前只想把自己的班帶好,如今在教研組長這個崗位上遇到了發展瓶頸,什么是“好組長”的樣子?如何做好組內管理?如何實現每位組員的發展?我們基于真實問題回應,策劃以四大中心共同幫助行政管理的教研組長找準定位,提升領導力。新聞中心策劃了“組長,你好”領導力沙龍,讓教研組長找到了“志同道合的人”,課程中心以專業身份打造組長培訓系列課程,提升管理素養,閱讀中心針對學習需求定制“閱讀清單”,打造組長學習能量場。從此,一個人的“單打獨斗”轉變為一群人的“勠力同心”。
我們見證了管理資源向一線傾斜,學術研究與行政管理相互支持的深度融合,每一個人都能夠有策略地工作,有目標地執行,有意義地成長。當管理變得柔軟,校園成為“自由自在”的地方,師生舒展著成長,學校歡快地向前時,成就每個人的目標,擲地有聲!
(二)教師自成長
打造賦能場,發揮每位教師的主觀能動,使其成長的自律與自覺被無限喚醒,真正實現教師的自主成長。如何點燃教師自主成長的熱情?答案是找到大家喜歡干、擅長干、值得干的事,賦能放權,讓他們在“自由呼吸”的場域內自然而然地實現自我的價值。
資深教師,我們充分給予安全感和歸屬感。張金芹老師今年54歲了,心態很年輕。每天和朝氣的青年老師、活潑的孩子在一起,敢于展示自己、挑戰自己,宛如18歲少女一樣充滿活力。今年的“女神節”,她站在舞臺中央,帶領平均年齡50+的老師們職業裝T臺走秀,自信從容,優雅大方。溫言溫語的趙璋老師、人美如畫的段煜老師、陽光自信的韓翠云老師……她們的故事,是眾多永遠18歲、永遠年輕有活力的唯吾愛老師的真實寫照之一。是什么讓我們的老師們眼里有光,臉上帶笑,永葆18歲?正是學校給予的安全感和歸屬感,是每一位老師得到滿滿的尊重和愛,讓資深老師在寵愛中找回青春活力。
青年教師,我們量身定制個性化成長方案。不只是老教師,每一個初入唯吾愛的新教師,我們都會量身定制個性化成長方案,啟動青年教師的培訓計劃,尋找心儀導師。骨干教師則在做導師的任務驅動下實現了“二次成長”。
這個故事來自一線“督導天團”。翟雪婷老師,她身上有眾多稱謂:五五班班主任、五年級語文教研組長、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員、教育質量督導團成員。在一次學校專項督導活動中,翟雪婷老師正巧要去參加省級優秀班主任的答辯,省級表彰,機會難得,可翟老師仍要堅持參與學校的督導任務。她說,我欣賞每一位執教老師在講臺上那份奪目的光彩,更喜歡團隊給我帶來的成就感和價值感,它讓我看到了在伙伴的幫助下個人的進步和成長,這比什么都可貴。
教育質量督導團為什么這么有魅力,讓老師們“甘之若飴”?他成立的意義是什么?督導團的成員并非外聘專家,而是由學校一線學科領航教師、骨干教師、教研組長、青年教師組成,旨在聚焦來自教學中的“真實問題”,營造“以學習者為中心”的教育發展生態。每一位參與督導的教師都有機會從不同身份、不同角度與學校的未來愿景和價值取向產生深度鏈接,護航教育集團質量發展,在團隊合作中實現教育方式、教育理念的實踐與革新,實現從骨干老師到專家老師的迭代蛻變。
個人的努力是加法,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。被“點燃”后的教師,與學校的未來愿景和價值取向深度鏈接;實現了教育方式、教育手段、教育理念的革新與引領;實現了一個骨干型老師到一個專家型老師的自我挑戰的二次成長……
“成就每個人的發展”教育山峰悄然挺立!
(三)學生新畫像
我們承載無數家長對高品質教育的向往與追求。要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子才符合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?才是家長的期待?結合新時代國家培養人才的戰略方針,結合學校的辦學目標,充分尊重家長和兒童的期待和要求,我們初步勾畫出唯吾愛學子的形象——具有領導力、思辨力、創新力、閱讀力、家國情懷、國際視野的唯吾愛好少年。
結合“五育”并舉,基于“給學生溫暖、自由、快樂的童年”的辦學理念,站在兒童視角,緯五二打造了“有親和力的校園”“有溫度的課堂”,讓孩子真正成為校園的主人,學習的主人,全面成長。
謹遵成就每一個學生的目標,學校實施建構“5+N”全域勞動實踐課程體系。近幾年,4000名師生一起實踐探索,開設5類勞動課程,學習50多項勞動技能,開展2萬多次實踐活動和20多次社會公益活動。孩子們在勞動現場,真參與、真動手、真流汗,真正懂得了勞動的價值、偉大和光榮。
學校充分發揮人工智能中心引領作用,打造唯吾愛學子智能科研天地。從創想3D打印、趣味編程到機器人總動員等一系列“沉浸體驗模式”,孩子們與藍天對話、與時代并行,在快樂中激發創新、提升科學素養,實現迭代成長。
在“五育”融合價值觀引導下,一批小小勞動家、閱讀家、生活家、科學家、創造家脫穎而出。
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,我們就提供平臺、服務、保證,讓他們有目標感、安全感、參與感,樂于在課程發布會上表達自己的想法、勤于在勞動實踐中體味快樂、勇于在舞臺中成就自己。
(四)家校巧共育
《家庭教育促進法》的出臺為教育改革賦能,家庭與學校必須“雙方用心、雙邊聯動、雙向發力”,才能助力學生全面成長,實現“成就每個人的發展”的目標。
學校堅持打開校門,讓家長走進學校、了解學校、認同學校,依托“牽手·家”共育平臺,賦能每位家長,打造家校一體學習聯盟,構建新型家校教育生態圈,讓家長真正成為學校的“教育合伙人”,讓家長參與學校建設管理,組成“博士家長論壇”,定期開放。我們來自28個研究方向,涵蓋心理學、教育學、醫學、生物學、機械制造等領域的147位博士家長,組成了博士家長天團,走進校園,為師生打開看世界的新窗口。家長籃球聯賽,貼近孩子,傾聽少年心聲;面對面高峰論壇,K18家校沙龍等家校社活動,讓家長在“雙減”政策下擁有新時代教育的思維,發揮主觀能動性,建構學習共同體,讓每位家長與孩子一起在自由、平等、向上的環境中走出自信、歡快前進、飛躍高山。
目標即為開始,有了目標感便有了前進的方向,我們以管理變革作為啟程點,以教師自成長、學生新畫像、家校巧共育為著力點,在有意義的目標感推動之下,以行動為筆,用成效著色,一步一步繪就唯吾愛宏偉的山川圖。
三、眺望山:運轉強核心
在教育的登山過程中,緯五二以“成就每個人的發展”為行動目標,打通柔性管理河流,構建教師自主成長的山脈,營建學生全面發展的森林,筑成家校同心的海岸線,山川河流,花草樹木,在自由、平等、向上的環境中綻放最美的姿態……
站在唯吾愛教育的峰頂俯瞰,這就是學校發展的最高峰嗎,學校是否真正實現成就每個人發展的目標?帶著思考“向山而行”,緊跟國家政策風向標,向著未來“翻山越嶺”,時代需要什么樣的人才,我們就去培養什么樣的人才。作為教育一線的一所普通學校,我們以唯吾愛教育登山模式回應國家人才的戰略需求,以“成就每個人的發展”回答教育中世紀的考卷。
在這艱辛的“飛越征途”中,每個人目標感清晰了,行動路徑清晰了,教育生態圖清晰了,教育共同體中每個人的積極性都調動出來了。每一個老師、學生、家長、學校都長出了自己的“心靈翅膀”,各司其職,每個部門,每項活動都是良性生態的時候,就有了學校的運轉。
唯吾愛探索未來教育真正樣子的軌跡就像一條蜿蜒曲折的登山路徑,在這過程之中,學校一直在思考教育背后的意義,那就是通過學校管理的變革,教師自主的成長,學生新型的發展以及家校共育的成效,讓大大的人能夠立得起來!
每個人都有心目中的那座山,我們都想為教育插上一雙靈魂的翅膀。教育的真諦是什么?教育是一所學校,不是一本證書,它是一個改變自己的過程,是一種告別過往的旅行。教育的真諦在于改變、重塑、突破,是給我們一個新世界,更是給我們生命無限可能。你當像鳥一樣,插上翅膀,飛向你的山!
注1:本文首發于《新課程評論》雜志。
- 上一篇:回收滾輪架:高品質材料成就高品質設計 2023/6/19
- 下一篇:出租卷板機:李長萍會見來聊客人 2023/6/19